姐妹们,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?周末想给家人做顿好吃的,打开冰箱却像打开了 "潘多拉魔盒"—— 上层的蔬菜蔫巴巴的,水果和剩菜挤在一起,散发着奇怪的味道;下层的冷冻室更夸张,饺子、包子、冰淇淋混作一团,找个饺子能翻出半年前的冻肉。上周我闺蜜来家里做饭,想找颗西兰花,翻了半天居然翻出一盒过期的酸奶,尴尬得直捂脸。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,冰箱收纳太重要了!不好好整理,不仅浪费食材,做饭的心情都没了。
其实啊,我也是吃了不少亏才琢磨出一套收纳办法。刚开始学做饭那会,我家冰箱比杂货铺还乱,经常买重复的食材,好多菜还没来得及吃就坏了。后来跟我师傅(一位有着 30 年厨龄的老厨师)聊天,他看了我手机里冰箱的照片,笑着说:"你这冰箱啊,就像没收拾的卧室,东西乱堆当然找不到。" 然后他就把他的 "冰箱收纳经" 传授给了我,加上我自己 20 年的摸索,现在我家冰箱那叫一个清爽,连我老公这种厨房小白都能轻松找到东西。
跟老厨师学的收纳招
我师傅常说:"厨房就像战场,冰箱就是弹药库,弹药库整齐了,做饭才能得心应手。" 他教我的第一招就是分类收纳,还得借助一些实用的小工具。最常用的就是保鲜盒和密封袋,这俩可真是平价又好用的 "收纳神器"。保鲜盒我一般选透明的,这样里面装了啥一目了然,就像给食材穿了件 "透视装",一眼就能认出来。密封袋则用来装肉类和海鲜,把它们按一次的用量分装好,不仅拿取方便,还能避免反复解冻影响口感。
还有抽屉分隔板也很实用,以前冷冻室的抽屉里东西堆得像座小山,翻找的时候特别麻烦,有了分隔板,就可以把速冻饺子、包子、冰淇淋等分类摆放,再也不会混在一起了。这些工具其实都不贵,超市、网上都能买到,关键是能让冰箱变得井井有条。
这样收拾最得劲
给食材 "分房间"
先把冰箱里的东西全部拿出来,清理掉过期和坏掉的食材,然后给剩下的食材 "分房间"。冷藏室上层可以放干货和调料,比如木耳、香菇、八角、桂皮等,这些东西不容易串味,而且放在上层方便拿取。中层是常用食材区,像鸡蛋、牛奶、新鲜的肉类和海鲜都放在这里,做饭的时候一打开冰箱就能看到。下层的保鲜抽屉专门放蔬菜和水果,记得蔬菜和水果最好分开存放,因为有些水果会释放乙烯气体,容易让蔬菜加速变质。
给剩菜 "穿外衣"
每次做完饭剩下的菜,别直接连盘子往冰箱里一放,这样不仅占地方,还容易串味。找几个密封性好的保鲜盒,把剩菜装进去,然后用马克笔在盒子上标注好日期和菜名,比如 "2025 年 6 月 26 日 红烧肉",这样什么时候做的、是什么菜一目了然,再也不用担心吃了过期的剩菜啦。还有汤类,最好用带盖子的密封盒来装,不然汤的味道会飘得到处都是,上次我煮了火锅汤没封好,第二天冰箱里全是火锅味,可把我愁坏了。
利用垂直空间
冷冻室的空间比较宝贵,要学会利用垂直空间。可以把肉类和海鲜用密封袋分装好,然后整齐地叠放在冷冻室里,这样能节省不少空间。还可以买几个多层的冷冻收纳架,把不同种类的速冻食品放在不同的层架上,拿取的时候不用翻来翻去。另外,冰淇淋、雪糕等冷饮可以放在冷冻室的最上层,这样拿的时候方便,也不用担心被其他东西压坏。
整理完冰箱太香了
现在我家冰箱收拾得整整齐齐,每次打开都心情舒畅。以前找食材得花十几分钟,现在几十秒就能找到,做饭的效率都提高了不少。而且食材保鲜时间更长了,蔬菜放一周还是绿油油的,水果也不会动不动就烂掉。上周我炖了一锅红枣银耳羹,装在密封盒里放在冷藏室,四天后拿出来喝,还是那么清亮,口感也没变,一点没串味,我老公喝了都说:"这银耳羹比外面卖的还好吃,关键是干净卫生。"
最让我开心的是,再也不浪费食材了。以前经常买了食材忘了吃,现在因为分类清楚、标注明确,每样食材都能物尽其用。邻居大姐来我家看到我家冰箱,羡慕得不行,说回去也要收拾自己家的 "乱冰箱"。其实这就是个日常习惯,坚持整理,冰箱就能一直保持清爽,做饭也会变成一件轻松愉快的事。
这些情况要留意
当然啦,收纳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,得根据自己家的情况调整。比如家里冰箱空间比较小的租房党,就没必要买太多收纳工具,用几个可叠放的保鲜盒和密封袋就行,既能节省空间,又能起到分类的作用。如果家里有宝宝,记得把宝宝的辅食单独放一层,用可爱的小盒子装着,方便拿取的同时也能避免污染。还有一些特殊食材,像榴莲、洋葱等味道比较重的,最好用密封袋封好再放进冰箱,不然整个冰箱都会弥漫着它们的味道。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同,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收纳方式,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。
姐妹们,我一般每周日早上花 20 分钟整理冰箱,把过期的食材扔掉,把剩下的食材重新归归类,这样一周下来冰箱都能保持整洁。你们平时都是怎么整理冰箱的呢?有没有什么独家的收纳小秘诀?快在评论区分享一下吧!希望大家都能拥有一个整洁又实用的冰箱,让做饭变得更轻松、更愉快!下次来我家厨房,咱们边包饺子边聊收纳经,不见不散哦!
高开网配资-开户炒股-配资可信炒股配资门户-老牌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