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中不小心摸到公共场所的不明体液
坐了公共马桶
理发时不小心被剃刀刮伤
有的人心里会咯噔一下:
“完了,会不会感染艾滋病?”
别急!
今天一次说清艾滋传播的真相
帮你告别恐慌!
艾滋病病毒真没那么“厉害”!
它其实很“挑”
艾滋病病毒(HIV)主要存在于感染者或病人的血液、精液、阴道分泌物、乳汁中。它想传染给你,必须同时满足两个苛刻条件:
1“门”得开:必须通过你破损的皮肤或黏膜(比如伤口、口腔溃疡、生殖器黏膜)才能钻进身体。完好的皮肤?病毒根本进不去!
2“量”得够: 必须接触到足够量、有活性的病毒。
HIV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较弱,对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的抵抗力较低。一般消毒剂如碘酊、过氧乙酸、戊二醛、次氯酸钠等对HBV有效的消毒剂,对HIV也都有良好的灭活作用。除此之外,70%的乙醇也可灭活HIV,但紫外线或γ射线不能完全灭活HIV。HIV对热很敏感,对低温耐受性强于高温。56 ℃处理30 min可使HIV在体外对人的T淋巴细胞失去感染性,但不能完全灭活血清中的HIV;100 ℃处理20 min可将HIV完全灭活。展开剩余82%划重点:日常接触,风险几乎为零
以下情况,不会传播艾滋病,请放心:
日常社交接触:拥抱、握手、礼节性亲吻、共用餐具水杯、同处一室、同坐交通工具、同泳池游泳、用公共马桶。
蚊子叮咬。
蚊子叮了艾滋病人再叮你也不会感染的呢。艾滋病病毒在蚊子体内无法繁殖,且蚊子叮咬时注入的是唾液而非之前吸入的血液。即使蚊子的口器沾有病毒,其携带量也极少,远达不到引发感染所需的数量。从全球范围来看,至今未发现因蚊子叮咬而感染艾滋病的报道。
接触感染者的汗液、眼泪、唾液(除非混有大量新鲜血液)、尿液、粪便(除非混有血液)。
这些体液里,艾滋病病毒的浓度是非常低的,不足以构成传播。
艾滋病感染者或者患者在旁边咳嗽、打喷嚏,一起面对面讲话。
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空气或飞沫传播啦~
真正要小心的传播途径
是这3种!
无保护性行为
高危行为: 与HIV感染者或感染状况不明的人,发生无保护的阴道交或肛交。
为什么危险? 性行为中生殖器黏膜可能产生微小损伤,病毒趁机而入。无保护插入式性交(阴道交或肛交)是全球范围内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。肛交风险最高(直肠黏膜更脆弱)。
敲黑板: 性伴侣越多、越不了解对方健康状况,又不戴套,风险飙升!
血液传播
高危行为: 共用被HIV污染的针头、注射器(静脉吸毒最高危!)、纹身/穿孔工具消毒不严、输入未经检测的血液/血制品、在消毒不严的场所进行有创操作(手术、拔牙等)。
关键点: 病毒直接进入血液,传播效率极高。
母婴传播
发生过程: 感染HIV的母亲在怀孕、分娩、哺乳过程中可能传给孩子。在没有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,母婴传播的概率大约为15%~45%。
好消息是: 通过规范用药+安全分娩+科学喂养,传播风险可降低到 2%以下!及时干预非常重要!
不想“中招”?
记住这5道“防护盾”!
1. 避免高危性行为
每一次!全程!正确! 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(避孕套),是预防性传播最有效的手段。 与固定性伴侣保持忠诚关系,避免与感染状况不明的人发生无保护性行为。2. 坚决“拒毒”,绝不“共享”针具!
远离毒品,尤其要杜绝共用针具注射吸毒。3. 计划怀孕或孕期,母婴阻断是关键
孕前/孕早期要做HIV检测! 如果妈妈感染HIV,别慌!一定要规范用药+安全分娩+科学喂养,孩子也能健健康康。4. 选择正规机构就医、美容
拔牙、纹身、打耳洞等有创操作,务必选择正规、消毒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场所。5. 万一“暴露”,72小时内还有“后悔药”
艾滋病暴露后阻断又称暴露后预防(简称PEP,也被戏称为“屁一屁”),是指尚未感染HIV的人,在与HIV感染者或感染状况不明者发生易感染HIV的行为后,在72小时之内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,以预防HIV感染的方法。
暴露后越早服药,阻断成功率越高。
暴露后预防用药应在暴露后2小时,争取在24小时内,尽量不超过72小时。
国际上很多观察性研究证实,如果坚持正确使用艾滋病阻断药,连续服用28天,可以将艾滋病经性传播感染的风险降低80%以上。
目前东莞市有以下2家医疗机构可以提供自费PEP服务。
(1)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
工作时间:爱心门诊,地址为莞城街道沙地塘88号呼吸楼2楼,电话为38866621。
非工作时间:普通内科门诊,地址为莞城街道沙地塘88号同济楼1楼,电话为38866387和38866330。
(2)东莞市人民医院
工作时间:关爱门诊,地址为莞城街道王屋街23号,电话为22102395。
非工作时间:感染科,地址为万江街道新谷涌万道路78号,电话为28636737和28636976。
如您还有其他疑问,可在工作时间致电我中心艾滋病预防控制科咨询,联系电话:22625236。
艾滋病可防可控
关键在于科学认知和正确防护!
别再为公厕马桶、不明液体担惊受怕了!
转发给家人朋友
破除谣言,消除歧视
让科学知识保护你我他!
来源:东莞疾控
发布于:广东省高开网配资-开户炒股-配资可信炒股配资门户-老牌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